近日,山西省原平市東社鎮上莊一村的張老漢正在他那株具有390年樹齡的梨樹下收獲酥梨,張老漢說,這棵樹今年至少可以收獲600公斤酥梨。該市酥梨生產合作社的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,目前全市20年以上樹齡的老梨樹占到梨樹總數的30%以上,但通過該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技術幫扶,平均畝產得到恢復性增長。預計今年全市酥梨總產可以突破1000萬公斤。
原平市是山西省著名的酥梨產區。特別是在東社、子干、南白3個鄉鎮,不但有唐代栽植的老梨王,而且新栽的3萬畝酥梨也進入盛果期。但是老梨樹由于病蟲害增加,品質下降掛果減少,直接影響到果農的收入,以致于不少果農拿起斧頭,準備砍掉老樹,換上新苗。
針對這種情況,該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通過調查研究,認為只要進行科學改造,老梨樹同樣可以迎來高產。當地有關部門制訂了低產老樹改造的具體措施,其中包括樹下土壤深翻施肥、清園殺菌、換位定植、增加雜土、新苗嫁接、根芽上接等方法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