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整形修剪的要求
根據梨生長結果的特點,對整形修剪的要求主要是:
1.開張枝梢角度
梨的枝梢開張角度小,極性強,干性明顯,易出現中心干過強和主枝前強后弱,故幼樹應開張枝梢角度,摘心,培養基層主枝,充分利用輔養枝(臨時可利用的營養枝),中心干彎曲延伸,以利抑前促后,抑上促下,促進骨干枝生長。
2.多留輔養枝
梨萌芽力強,成枝力弱。一般生長枝除先端抽生1~4個長枝外,中部各節均萌發中、短枝。因此,枝量少,骨架牢固性差。故幼年的骨干枝應適當短截,少疏枝,多留輔養枝,增加枝量,并促進骨干枝的加粗生長,增強骨干牢固性,適時結果。
3.培養短果枝組與中型、大型枝組結合
梨以短果枝及短果支群結果為主,但其體積有限,更新能力不及中型、大型枝組,且內膛易光禿。因此,整形修剪既要重視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的培養、更新復壯,增強其延續結果的能力,又要有計劃地多培養中型、大型的結果枝組。
此外,梨成花容易,一般座果率高,應注意適當的葉果比,疏花疏果,減輕負荷,避免出現大小年結果或樹勢早衰,提高果實品質。
(二)幼樹整形
梨樹形有多種,主要有:
1.多主枝自然圓頭形
多主枝自然圓頭形的主干高50~70厘米,有中心干,主枝5~7條,分三層,主枝第一層3~4條,第二層1~2條,第三層1條。層距一般為50~60厘米,各層主枝自然分布,上下互不重疊,各主枝再分生副主枝,最后形成圓頭形樹冠。這種樹形體積大,內膛通風透光差,容易光禿,結果多集中在樹冠外圍,有效結果面積小。
2.疏散分層形
疏散分層形的主干高60厘米左右,主枝6~8條疏散分層排列在中心干上,一般三層,第一層主枝3~4條,第二層2~3條,第三層1條,每個主枝的兩側各配備1~2條副主枝。樹高3米左右,層距第一層至第二層為60~120厘米,第二層至第三層為40~60厘米。第一條副主枝距中心干50厘米左右,第二條副主枝的第一條副主枝的對側,對生或相距40厘米左右。這種樹形修剪較輕,成形較快,結果較早,產量較高,樹冠緊湊,通風透光,適用于多數品種,是梨樹較好的一種樹形。
(三)結果樹的修剪
結果樹修剪的目的在于調節生長與結果的平衡,保持樹勢健壯,爭取高產穩產和延長盛果年限,提高果實品質。
1.各種枝梢的修剪
(1)中心干的修剪 中心干的修剪目的在于保持其優勢,逐年擴大樹冠,協調主枝副主枝的生長,避免上下脫空;當樹冠達到一定高度